星期四, 12月 25, 2008

別忽略社會科學

一個朋友最近到一個理工方面的研究單位應徵行政職。面試當天,考官清一色都是理科背景的歸國學人,看著這位朋友的履歷表上,某國立大學社會科學類碩士學歷,一臉不屑。主考官問:「你學這個有什麼用?這個所是在做什麼的?想唸還需要考試嗎?」(這位主考官是某長春藤盟校的理學博士)
我不只一次聽朋友這樣抱怨理工人了,當然,也不時的聽到社會科學人抱怨學理工的沒有人文素養。在一般的時候,遇到上面這樣近乎挑釁的言論,對話的兩個人可能會當場吵起來。而在面試的場合,礙於自己仍需要這個工作,往往只能隱忍不發。
聽了這個朋友的抱怨,我自己也想了很久,如果是我,我該怎麼辦?
我想,我會告訴主考官,我覺得不管是什麼學科,他都很重要,也都很有用。如果簡單的將全世界的所有學科分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類,那麼自然科學探索了一切的未知,也發明了生活的方便;而社會科學則歸納整理了一切人與人的互動,使這個社會的運作有條不紊。科技發明了汽車給人行的方便,但如果沒有完善的交通規則,再高科技的車子也是寸步難行,而交通規則的制定牽涉了法律、政治、文化,這都是社會科學。而自然科學也需要不斷的傳遞、交流討論才能進步、延續,這都需要文字、語言當作媒介,這也是社會科學。
也許從自然科學的角度而言,所謂的社會科學不配使用 "科學" 這兩個字,因為它不容易有所謂的定律,更難在實驗室予以複製;但也正因如此,才值得讓許多人前仆後繼的投入,不斷的歸納演繹,只為了讓人的互動更有效率。我們生活上點點滴滴的習慣、模式,其實都隱藏著前人的智慧,而這些不斷歸納整理而來的經驗,就是社會科學。
不曉得如果真的在口試的場合作類似的回答會不會有反效果?不過這卻是我最想告訴那些瞧不起社會科學的理工人的話。

星期六, 12月 13, 2008

基本工資棄守,勞委會成了資方養的狗

2008/12/12勞委會經歷了九個小時的會議後,做成了一項決議「若勞資協議無薪休假,即使屬於月薪制勞工,每月薪資亦可低於最低基本工資17280元」。這是一個影響深遠的解釋令,意味著勞工最後一道靠山的傾頹,在這一天,勞委會讓自己成為打開山海關的吳三桂,從此資方入關,勞方再也無險可守。但這則新聞卻少人聞問,靜靜的被充滿天文數字的扁案所淹沒。
在台灣,沒有強悍的工會保障勞工權益,長久以來勞基法成為廣大勞工的基本保障。撇開part time job和外籍勞工不談,對於多數full time月薪制的勞工而言,17280這個數字其實沒啥意義,因為自己的薪資都高於這個標準;但對於許多低階邊際勞工而言,這個數字卻是避免老闆過度剝削、提供生活溫飽的保命符(在這裡必須假設這些老闆眼中還有勞基法的存在,雖然實際上很多老闆將之視為無物)。對於放無薪休假的勞工月薪可低於基本工資,這意味著雇主可以無限制的減薪,往極端走,雇主若要員工休一個月的無薪假,那他只要付四天的薪水即可(依照勞基法第36條規定,勞工例假日一定要給薪,每週7日一定要有1日有薪休假)。若對於原本便領基本工資的勞工來說,他一個月的薪水就是2304,這連基本溫飽大概都難以達成吧!
景氣不好是事實,企業希望員工共體時艱也無可厚非,但資方的態度卻不是「希望」員工配合,而是強迫。勞基法規定這樣勞動條件的變更需要經過勞資協商,但實際上應該根本沒有談的餘地。即使有些企業表面上有簽所謂的「同意書」,看似經過勞工同意,但這張同意書的取得過程其實大多數都跟地下錢莊強押被害人簽本票沒什麼兩樣,員工往往是敢怒不敢言。無薪假使得勞工越收入下降已經使許多人生活困頓,現在連最後一張防護網都拆了,我真的很難想像這些人要如何過下去。對於這些低薪邊際勞工而言,這樣惡劣的薪資環境能撐多久?撐不下去了,只能自己另謀生路;很好!老闆連資遣費也省了!
基本工資的撤守同時還影響勞工的勞工保險和勞工退休金,勞工保險部份,勞委會規定就算低於基本工資,還是要以基本工資的費率納保,影響大概不大。但在退休金部份,勞委會卻說「勞工可在協商時,向雇主爭取依照原薪資投保,以確保退休權益。」這是空口說白話啊!雇主連員工的基本工資都不願意付了,會同意幫勞工以原薪資提撥勞退嗎?
不要跟我說實際領這樣工資的人不多,影響不大!如果影響不大,那雇主也就不差這一點工資吧!為何需要發這樣的解釋令?做為保護勞工權益的最高主管機關居然挺不住資方的壓力,此例一開,未來若想收回成命勢必遭致資方更大的壓力,勞委會此時沒有頂住,我也不寄望未來了。
和朋友討論過,從保障勞工權益和兼顧資方節約成本的角度來看,直接調降基本工資會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雖然同樣會降低這些邊際勞工的生活水準,但至少還是讓勞工保有一個可以據守的堡壘。不曉得勞委會有沒有考慮過這樣的方案?若有,最後不採納的理由又是什麼?不管如何我對這樣的結果失望至極。

星期五, 11月 07, 2008

腦海中的電腦面訪系統

現在的工作就是進行一項面訪調查,到目前為止,我們的面訪仍然採用最傳統的紙本問卷方式進行。為了提升資料處理的效率,這兩年也不斷在問卷與資料鍵入的技術與流程上尋求改進。從最原始的填寫過錄格,送key in公司key in;到去年的條碼過錄;以及目前使用閱卷王軟體及高速掃描器,以光學辨識的方式輸入資料。當然,電腦輔助面訪系統 (Computer Assisted Personal Interviewing, CAPI) 也是老師們常提及的一種方式,但卻仍在只聞樓梯響的階段,並未落實。理想上,對於我們這種問卷長、跳答多的追蹤訪問而言,使用CAPI除了可以加快資料鍵入的速度外,也能一併處理跳答邏輯的問題,另外,若能將受訪者的基本資料事先鍵入,也能順便核對一些基本資料,減少一些檢誤的負擔。不過實際導入仍然有人員素質、財產(電腦)維護等等的問題有待克服。
我沒有實際看過市面上的CAPI系統,不過從過去的討論與自己的經驗,這兩天腦海中突然顯現了一個CAPI系統的圖像,就把它記錄下來嚕!
先從硬體說起。為方便訪員操作,理想上進行面訪的電腦應該是8~10吋,具觸控螢幕功能的平板電腦。儲存裝置採用小容量的固態硬碟(存放作業系統,面訪系統與問卷資料),及記憶卡插槽(存放調查數據)。具備無線網路、行動電話網路功能(即時傳遞調查數據)。電池續航力5~8小時。重點是,必須低價(我們沒錢)。
軟體部份,作業系統以嵌入式系統為上選,一來開機迅速,二來也較不容易出現作業系統損毀的情形,一但出事,也只要按下reset鍵即可還原。面訪系統與作業系統整合,一開機直接進入訪問畫面。另外面訪系統與問卷檔應為唯讀模式,讓訪員無法擅自更動。
問卷檔我則傾向採用圖檔模式,將紙本問卷掃描成電子圖檔,再由計畫人員在圖檔上切割出每一題的區域及選項區塊(設計樣板)。訪問時,訪員直接在螢幕上點選選項區塊作答,系統也可按照樣板的題目區塊與規則進行跳答。如果遇到需要另外以文字記錄的情形,系統也提供類似便利貼的功能,讓訪員可以以鍵盤輸入文字,或直接於螢幕手寫輸入(僅以圖形的方式記錄,不進行文字辨識)。這樣的點子來自目前我們採用的閱卷王光學辨識系統。採用此方式的好處有二:其一,問卷格式與訪問方式接近傳統紙本問卷格式,訪員易上手,另外,訪員只須熟悉一套問卷格式,如果遇到電腦問題而必須臨時採用紙本問卷進行訪問時,也不會感覺陌生。其二,在問卷設計的過程中,可能仍然必須採用只本的方式,方便研究人員討論,當問卷定搞後,僅需掃描、標示各種區域即可,省去重新將題目鍵入系統、編排的時間與出錯的機會。
受訪者資料及調查數據資料則存於記憶卡中,方便資料存取與輸出。當訪員輸入受訪者編號後,系統即從硬碟中載入問卷檔,並從記憶卡中載入受訪者資訊;訪員於螢幕點選選項後,程式便即時將數值資料寫入記憶卡中。
資料輸出:當訪問結束後,訪員將電腦交回,助理只要將記憶卡取出,一一讀取,便能將所有訪問資料彙整。為避免訪問中可能因電腦、記憶卡遺失而造成訪問資料外洩,因次記憶卡應進行必要的加密。
即時回報:若能克服通訊問題及資料外洩的風險問題,調查數據也可透過無線網路或行動電話網路即時傳回控管中心的主機,方便即時掌握調查的情況。
這大概就是我的想像了,當然,我沒有能力將之實現,不過也許可以作為未來真的採用CAPI系統時的一個參考。

星期五, 10月 31, 2008

你還玩BBS嗎?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人都知道BBS是什麼!如果不知道,那就跳過這一篇吧!那是一個時代,一個環境下的產物,它到底是什麼?一言難盡啊!
曾經,它是一個比即時通還熱門的聊天平台。
曾經,有一堆瘋子在上面用字元和控制碼畫畫。
曾經,一個人同時擁有一堆BBS帳號並不足為奇。
那是大學時代的瘋狂記憶,當時每次上線總可以遇到一堆朋友,相互談天說地練打字,而現在,已經很久沒有在BBS上遇到朋友了。查詢好友帳號,還存在的越來越少,也告訴我過去那個BBS的時光不再有實現的可能了。
我沒有忘記這些以前曾是生活一部份的BBS站台,也都保留這過去的帳號。峽蔚山城、暨大水沙連、公然橫行、營月繁星,還有現在的天字第一號大站ptt。偶然發現,我在暨大水沙連帳號的註冊日期是1997,11,我發呆了好久,用手指頭數了兩遍,那是一個多麼遙遠的年代啊!真的很難想像我已經在這個站打滾超過十年了....
最近似乎一直在懷念過去,感嘆過往,哎!看來我真的老了。

星期日, 10月 19, 2008

拒絕長大,還在掙扎....

是一個人太安靜了所以胡思亂想嗎?
離開學校也邁向第五個年頭了,但總是覺得自己似乎一直拒絕長大。希望時間能夠凍結,永遠停在研究所的時光。早上悠閒的起床,迎著陽光走到研究室,吃個早餐、喝杯咖啡,跟韻涵、居正聊聊天,然後開始一天的生活。下午研究室和文浩、家榮的Tea Time以及黃昏頂樓傳球的日子。還有晚上一群人浩浩蕩蕩的到大吃市吃晚餐。這樣的日子雖然有點單調,但卻已愜意。
希望時間能夠凍結在大學的時光。四個室友在房間裡一言不發,卻在BBS上嘻嘻哈哈,各自對著螢幕傻笑的日子。晚上和惠泠漫步校園,總是可以講到天色微亮也不覺得累。偶而,一群人瘋狂夜遊,上山、遊湖好不快活。
希望時間能凍結在高中時光。雖然課業有些淒慘,但每天下課和三五好友一起穿過國父紀念館去搭車。高三時想盡各種辦法就是要爬上管制的頂樓,暫時拋開升學的壓力,享受美麗的夕陽;不曉得,畢業前在水塔上的簽名還在不在?高中克難的天文觀測更是令人難忘,沒有機車、沒有汽車,只能搭公車,然後在夜間扛著重裝爬山。二三十人只有一頂四人帳,但卻很滿足....
而現在,朝九晚六的工作已消耗了大部分的精力。假日想出去走走,一來我有些懶,一來也找不到伴。唉........

星期日, 9月 14, 2008

自我檢討

今天早上,我弟打電話問我:「家中一台電腦插了網路線後不能上網,ADSL的撥號連線一直出現錯誤,該怎麼處理?」而我的回答是:「不用撥號啊!我上周已經把家裡的設定都改成透過IP分享器上網了,插線之後就可以用啦!你怎麼都沒有試看看!」口氣中充滿了不耐。當時我弟只是喔了幾聲就把電話掛了,也沒特別說什麼。
當電話掛上那一刻其實我就後悔了,也許這對我來說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對於別人來說,也許並不是。我這樣的說話態度也許真的很傷人。這不是我第一次感覺到這樣的問題,我也不時的告訴我自己要有所調整,但有時反射動作還是會讓我的不耐脫口而出。哎!只好之後再去跟我弟道歉了。
在這裡寫一篇,也是為了再次提醒自己。很多事情我覺得很簡單,那是我的優勢,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不管任何人問我任何問題,我都應該已一慣平常的態度回答才對。切記切記!
我身邊的朋友啊!如果下次我說話不耐煩,請你當場兇回來好嗎?告訴我這樣的態度是不對的.........

星期四, 9月 11, 2008

要講一口好英文還真難啊!

今天參加了一場研討會,不曉得是主辦單位要求?還是一開始幾場都是老外?反正搞到最後大部分的與會者都用英文發表、提問。突然發現,許多 "歸國學人" 平時說話喜歡夾雜著幾個英文單字,但到了這樣的場合卻也不禁結巴了起來。也許是緊張吧!或是平時不太習慣這樣全英文的講話環境,幾位講者的發音也隨著演講的時間逐漸拉長而越來越奇怪;到最後幾乎所有的氣聲都加了母音。
我不是批評,更不是嘲笑這些人,因為換做我,我可能一句話也講不出來。只能說感嘆吧! "說" 真的是最難的,即使那些平日寫文章都用英文、不時出國的學者們都很難做到流利.......不過這也提醒我,該多唸點英文了....

星期六, 8月 16, 2008

不過是個綜藝節目罷了!

中視的超級星光大道第三屆結束了。這個節目算得上是相當成功的,身邊許多人都為之瘋狂,"比賽" 過程中的話題也成功的攻佔了許多媒體版面。
昨夜,在一位朋友的帶領下,我看了所謂的 "總冠軍賽" 。老實說,我並不是這個節目的fans,長久以來對這個節目的了解大多來自朋友的轉述及偶而轉到看一下。當比賽結果公佈,許多人為了徐佳瑩喝采,許多人也為林心儀感到惋惜、抱不平的同時,我只想說 "您認真了!!"。在我看來,超級星光大道這個節目其實只不過是一個平凡無奇的綜藝節目,他與其他打麻將、玩撲克牌的綜藝節目所不同的,只是玩的遊戲不同、找的演員不同罷了!
星光大道雖以一個比賽的形式呈現,但比賽的過程當中主辦單位提供參賽者訓練、支援,評審私下提供個別指導.........。這其實早已明白的展現出這個節目全以商業考量決定一切的本質。聽到、看到許多朋友評論評審如何的黑箱作業,如何的不公平。但我必須說,從一個商業利益的角度而言,所謂的黑箱作業其實是具有絕對的正當性及合理性的。
而星光大道有問題的地方,在於沒有將這樣的 "不公平" 包裝得看似合理、完美。昨天的節目中,第二輪徐佳瑩演唱完後,在沒有進廣告的情形下,讓評審們聚在一起開會,同時還有個不屬於評審的詹仁雄參與討論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原本應該獨立判斷的評審,需要聚在一起討論後再 "各自" 給分數,從一個公平競賽的角度而言,這已經喪失了比賽的公平性,也失去了請這麼多裁判的意義。也許製作單位有他們不得已的苦衷,也許製作單位真的沒有想到這是個問題,但這的確對一個以公平比賽形式掩蓋商業利益本質的節目來說,是一大傷害。
這樣的比賽名次是否真實呈現了 "參賽者" 的歌藝高下,也許還有很多討論的空間。但毫無疑問的,這個排名是主辦單位心中最佳的利益價值順位。因此,別再花太多時間和精力討論這些 "選手" 的歌藝高下了,換個角度,設身處地的站在主辦單位利益的角度看這份名單,你可能會發現一切的 "不公平" 都合理了。

星期五, 7月 11, 2008

專業的面具

這一陣子我們計畫為了明年度的調查公開徵求加掛題組。在廣發「英雄帖」之後,來了一堆千奇百怪的回應。下面就說三個比較扯的吧!
有位老師打電話來詢問,但連我們計畫的召集人是誰都不知道(連告訴他召集人的名字,他也沒聽過)。講到後來,我們嚴重懷疑他想在我們的問卷中放類似訪談的開放題目。
昨天有位博士生打電話來詢問,也是完全沒有概念,沒看過我們的資料就算了,也不知道我們是追蹤調查計畫。我甚至覺得他不是沒看清楚公告內容,就是自己的想像力太豐富,因為他居然以為是可以向我們申請子計畫(我想他沒說出口的是,問我們可以補助他多少錢)。
而今天,又一位老師來信,標題是「回覆加掛題組公告」但內容卻是問怎麼取得我們的資料,和能不能帶人來參觀;他想瞭解的內容居然還包括如何使用我們資料。
只覺得這些人怎麼這樣!做研究前連基本的文獻回顧都不做,看了公告就亂打電話,一點背景知識都不收集。講話的過程中夾帶著許多專有名詞,問代表性、問卷結構...但多講幾句,就會發現他們一點概念都沒有。
接觸調查資料四、五年了,這期間看了許多研究,也不時的會被許多人問到資料處理的問題。深入瞭解之後,其實我都對這些研究抱持懷疑的態度。因為許多學者對於資料本身的掌握度其實相當薄弱。在這樣的條件下做出來的研究,不管應用的分析方法再先進,結果其實都相當危險。這樣的研究結果即使符合預期,可能也只是瞎貓碰上死耗子。另外,這樣的結果其實也不適宜做為假設成立或否定的依據。
這些學者不知道資料性質的掌握的重要性嗎?我覺得他們是知道的。他們所不知道的是,自己並沒有把資料的掌握做得很好。其實,會開口問的人已經很有自知之明了,不過有些人開口問的態度仍然很輕蔑,並不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知識;甚至不求甚解,只希望你把資料處理成他要的樣子給他。真不曉得他們的學生用這樣的態度寫論文時,他們會是怎樣的嘴臉?
總覺得這些學者其實只是活在大量專業名詞和title的面具之後,天馬行空的談理想、談理論,但對於面具與面具前面的真實世界是沒有交集的。

星期四, 7月 03, 2008

我的研究計畫

一年前的博士班考試,我便已尼特族為題作為我的研究計畫。而今年,由於忙於工作,沒有時間另起爐灶,所以仍以尼特族為題,而內容其實只是去年版本略加修改而已。
尼特族這個名詞最早見於英國Social Exclusion Unit給英國首相的"Bridging the Gap: New Opportunities for 16-18 Year olds 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 報告中,所指的是16-18歲沒有就業、工作,也沒有接受職業訓練的年輕人,探討這些人所產生的問題。這個議題在日本被發陽光大,且日本也將NEET的年齡層擴大為15-34歲,用來廣泛的討論這群暨不屬於勞動力,也沒有在進修的青年及其產生的社會問題。而近年相關的討論也擴及中國大陸。
這兩年,NEET這個名詞也被引入台灣,於媒體中偶然可見到相關的報導,天下雜誌也364期中以專文介紹日本的尼特族。然而台灣本土的討論,除了介紹國外的報導性文章外,僅有少數青少年輔導方面的文章,引用國外的分析結論套用在國內的社經環境上而已。台灣到底有沒有NEET問題,人數有多少?其實並沒有人做過實證推估。也許NEET問題在台灣真的不存在;或者只是問題還沒有浮上台面,其實並沒有明確的答案。
而研究尼特族的困難處便在於這群人難以被掌握。它沒有組織,沒有團體,只是一群有著相同特性的人被研究者標籤的集合。這個名詞不見的是光彩的,所以即使研究者可以很主觀將一個人貼上NEET的標籤,可能也很難獲得這個人的認同,因此也增加了實證研究的難度。
這個議題這麼難做,但為何我卻偏要挑這個題目呢?第一當然是我對探討青少年生涯發展的興趣。這也許是跟我自己就讀自學班的出生有關。很多人會認為自學班已經是個老掉牙的議題了,相關的研究大概也指追蹤到高中/職畢業便下了結論;但我卻人為最恰當的分析時點應該在這些人出社會找到第一份工作時,回頭看整個求學過程到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成就。也就是這樣的觀點,所以我對青少年的學習與就業格外感性去。而第二個選擇尼特族的理由,則是考量自身的能力。我習慣在網路世界裡跟人接觸,了解多樣的通訊管道,我自認為這是做青少年研究很重要的利器。
不管這個議題多難做,不管多少人認為它不重要,但我決定做了。既然得不到別人的共鳴,那我就在自己的部落格裡自言自語了。我想接下來在這個部落格中,我會不時的花一些篇幅討論這個問題。先把自己的研究計畫透過不那麼嚴肅的方式整理出來,接下來若有能力,我想我會實踐這個計畫。也算是為自己從事研究的夢想劃下一個句點吧!

星期四, 6月 26, 2008

Next Step....

放榜了!一如預期-落榜。
考了三年,老實講,我沒力了!沒力的原因一來在於這種不斷準備考試的煎熬,二來也是這三年來,我堅持的這條路一直得不到圈內人的支持。
我覺得我的想法是值得一試的,但上位者卻不這麼認為。算了!山不轉路轉,就換一條路前進吧!但我仍希望讓過去的努力留下一點記錄,所以我決定將這些累積的文字留在部落格中,不管有沒有人看,就當作我自己的一份記錄吧!不過老實講,這樣的結束真的讓我很不甘心。

至於未來,就朝向IT發展嚕!我並不期待自己能真正在IT產業中發光發熱,畢竟怎麼看我都只是一隻半路出家的三腳貓。我只希望能在社會科學和資訊科學的夾縫中討一口飯吃,做一個社會科學的資訊人。再拼個兩三年嚕!希望這次不會又是此路不通。如果真的不通.......那....那就只好繼續next step嚕!

星期四, 6月 05, 2008

百日.....

好久沒寫網誌,剛才才發現,上一篇是外婆頭七時寫的,那有一百天了吧!
前兩天是外婆的百日。跟媽媽討論了一下,我們並沒有上山去看他老人家。總覺得這一百天過得渾渾噩噩,有許多是要忙,每天總是心力交瘁,但每到夜深人靜,到了假日,總會有些失落。
有時會刻意繞路從外公外婆的舊家門口過,看著周圍鄰居景物依舊,看著當時帶不走放在河邊的盆栽、看著每天送Mickey去外婆家時他固定尿尿的地方,我總是會深深的嘆一口氣。唉!曾經在此六年養成的習慣我要怎麼改?現在帶Mickey出門,總是立刻往公園方向走,深怕Mickey又一股腦的往外婆家的巷子衝,站在外婆家前,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讓牠了解,那裡已經沒有曾經跟他共度每天時光的外婆了。
回到淡水,偶而也會讓我想起另一個外婆家,想著握著他手的感覺,想著他的聲音,我真的好怕這種感覺會有一天在我的心中消失。
百日那天,我從抽屜裡拿出外婆留下來的玉鐲子,希望能夠感覺一下外婆的雙手。有時遇到困難,我真的好想聽聽您的聲音,我會覺得很踏實。真的好想您啊!

星期日, 3月 02, 2008

外婆!您好嗎?

今天是外婆的頭七。才七天,但這七天卻讓我覺得好久好久。
回想過去,覺得似乎明明中自有定數。在外婆過世的前一天下午,由於擔心之後外婆可能需要住院,在醫院可能會不太方便,所以才幫他老人家上了大號。
媽媽想起了外公過世時,助念團結緣的唸佛機,原想開了讓外婆聽,也許他在床上會平靜一點。開了一下,由於又讓我們想起外公過世時不愉快的回憶,所以沒有繼續放下去。但是半夜時,阿朋覺得晚上沒有其他人聽到,不會讓人不舒服,所以就把唸佛機開了。
凌晨四點時,外婆還請阿朋扶他起來上廁所。但是四點半時,阿朋在去看外婆,他老人家就走了。
外婆就是這樣,老是怕麻煩別人,總是愛幫別人想。連他自己要走,都還把自己打理的好好的。也許他前一天想說的「明天...」是想告訴我們他要走了吧!只是這種事情還是說不出口。
外婆走後的這幾天,總覺得有些失落。雖然平時上班日也不會跟外婆通上電話,但每天打電話回家,總是少了一個問候的對象。
228放假,我跑去外婆那邊上香,在那個公共的靈堂,我反而不知道該說什麼。
外婆:您好嗎?這幾天過得還適應嗎?

星期四, 2月 28, 2008

一路好走....

2008.1.25早晨鬧鐘剛想,我不情願的掀開被窩,伸伸懶腰正準備這一星期的開始。一陣電話生劃破了早晨的寧靜。看著來電顯示出現的是外婆家的電話號碼,心中有種不祥的預感。接起電話,聽到的第一句話是「外婆走了!」
我大吼一聲,我傻了。自從過年後,外婆的腰開始痛,健康狀況也變得時好時壞,但完全沒想到會這麼快。從大年初一到元宵剛過,這一切不過半個多月的時間......
半年前外公過世後,媽媽很快的把外婆搬到淡水,這半年的時光,媽媽幾乎每天陪伴,也不時的帶著外婆在花園中逛逛,感覺外婆似乎還蠻快樂的。也許是年紀大了吧!大約是今年一月開始,外婆的精神變得不好,睡覺時間越來越長,我每週回去看他老人家一次,每次都覺得他似乎又蒼老了一些。總有些擔心,但也只能提醒自己多回去陪陪他。
大年初一開始,他忽然患了嚴重的腰痛,之後病情起起伏伏,但總覺得是往好的方向走。直到前一個星期四、五,外婆吃的東西越來越少,似乎不太會把東西吸進去,阿朋只能一湯匙一湯匙的餵牛奶,但吃進去的量仍然相當有限。
星期六我去看他,他講話已有些不太清楚,但仍不至於聽不懂。他直說「大家辛苦了!」聽了讓人好辛酸,不過除了握握他的手,實在無能為力。
到了星期天,他講話幾乎已經完全含糊不清,看了實在心疼,媽媽打電話讓舅舅、阿姨還有小朋友都跟外婆說話,但他除了發出聲音和點頭搖頭,已無法再表達什麼。後來,他似乎想跟我們說什麼,不斷的重複著,但除了頭兩個字「明天」後面實在無法分辨。他似乎很無奈,撐著頭又試了幾次,但我們終究沒能聽懂。
晚上,我們家討論著外婆的病情,研究星期一究竟要直接去馬偕醫院,還是先諮詢附近家醫科的意見。最後決定先就近讓家醫科醫生進行判斷,如果須送大醫院在轉診。但沒想到他老人家已經等不到了。
外婆!您一路好走,不必牽掛我們這些晚輩,我都會把自己照顧好的。回到外公身邊吧!希望您們在另外一個世界快樂、平安。

星期三, 1月 16, 2008

好久不見!您好嗎?

這其實應該是半個月前的事了,時間過得很快,不過對於我來說卻好像是昨日。
外公走了轉眼四個多月了,日子似乎也就這樣安安靜靜的過著,不知不覺,甚至連百日都這樣溜走了。去年底舅舅回來,我們才第一次上山去看外公。那天下著毛毛細雨,我們一大早便到紅樹林捷運站搭車上山。一路上雖然都跟舅舅聊著他這次遊淡水的見聞,但看著窗外記憶模糊的景物,心情是複雜的-上次來是坐禮車吧.......
到了靈骨塔,換了證件,就要開始找塔位了,塔位區一樣的空曠,這幾個月外公似乎沒有多什麼新鄰居,找到塔位、打開門的那一剎那,心情平靜不少。外公好久不見!您好嗎?還習慣嗎?
雖然很久沒來看您,但每天經過您的舊家,我都還惦記著您呢!沒有您與外婆在身邊的日子,我還是不太習慣,每次經過您舊家門口,我都會多望一眼。您放心,外婆就住在您的山腳下,他現在過得很好,您還記得阿朋嗎?他現在還繼續照顧外婆呢!我還是老樣子,在老地方上班;弟弟考上了公職,現在正式上班了。總之,大家都好,請您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