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8月 12, 2018

我的換屋之旅-舊家

又是一年多沒在這裡寫文章了。這段時間,我把房子賣了,也買了新家(預售屋),算是不小的變化。因此,我準備接連著寫幾篇文章,記錄這段心路歷程。
既然是換屋,故事當然就要從舊家說起了......

七、八年前,因為結婚的關係,在爸媽的建議下,買了我人生中的第一間房子。由於這間房子已是過去式,因此以下簡稱舊家。
舊家坐落於台北市的老市區,距離爸媽家十分鐘車程的2+1房新成屋。社區是一個近30戶的小型社區,離捷運站、夜市都不遠,算是鬧中取靜,生活機能便利。社區雖然不大,但有個別緻的小花園,另外接待大廳、圖書室、會議室也都十分實用。
房子的設計當然請出了我二十多年的好友跨刀了。不過當時預算不多,沒有辦法讓他盡情發揮,可能也沒什麼賺頭,真是難為她了。不過,好朋友設計出來的東西真的沒話說,我和老婆都很喜歡這個舊家。也因此,這個換屋的決定與室內無關,幾乎完全來自外部。

社區
小社區的優點就是寧靜、單純。但缺點就是負擔重。社區雖小,當該有的東西一樣沒少,硬體的部分電梯、車塔、發電機、保全系統、消防系統、公共空間樣樣都要維護;而軟體的部分保全、清潔、垃圾清運也都不可或缺。相較於大型社區,每個月繳的管理費比別人多不少,但能享受的服務卻少得可憐。

鄰居
我為何會知道上面這麼多事情?!因為我當過好幾次的社區委員。當然也就因此遇到了許多鄰居的問題。社區戶數少,但算一算也住了有百人。大家來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背景,仍然難免產生衝突。 社區小的缺點就是,少數人的聲音「佔比」卻很高,很難被稀釋忽略。
自己第一次當委員時,就遇到了抽菸的問題。樓下的鄰居抱怨樓上鄰居的煙味傳到他家(我沒寫反),要求管委會處理。但委員盡力溝通了,樓上鄰居沒有在廁所抽菸,也沒將煙灰、煙蒂往樓下丟,後來樓上的鄰居只在陽台、社區外抽菸,但樓下還是不滿意,要求全社區禁菸,但管委會實在無法規定在自己家內不能抽煙!後來樓下鄰居有親人因病過世,更認為樓上的煙味要負一定責任。兩家人徹底鬧翻,紛紛賣房子搬家走人。
再來是公德心問題了。社區有位承租戶,進出總是大力甩門,公共區域照明永遠全開。每次溝通,總是一副來吵架的樣子,我行我素。也曾有另外一位承租戶,車子亂停、煙蒂亂丟、喝醉了睡在大廳,怎麼講都講不聽。另外,社區許多住戶都把私人物品放在公共區域。門外有鞋櫃已經不稀奇,甚至有幾層樓,電梯門一開就可以看到滿地的鞋子;逃生梯、大廳角落、地下室也都有不少私人物品散落。而小社區的人情味有很難讓人公事公辦的強力執法。
最後的問題則是鄰居。社區中絕大多數的鄰居都相處愉快,大概唯獨一戶敬謝不敏。 這戶人家夫妻都是高級公務員。也許當官當慣了,在我第一次當主委時,他們就留過便條紙給我,説有需要的話,他們可以給予「行政指導」。我是科班出生,知道什麼是行政指導,我也住過很多中大型社區,知道社區事務該如何處理,因此完全沒搭理他。接著,下一屆他們也加入了管委會。也開始提了許多的不同意見。而導火線是在一次會議上,他直接對我拍桌大小聲,這徹底惹怒我了,但我並不想與她衝突,之後我就辭了主委。往後的日子雖然我又陸續當了兩、三屆委員,但她沒有再出席過社區的會議,即使遇到,我們也不再有交集。但她仍然在背後指指點點,透過其他住戶傳達他對社區的建議。
聽說我把房子賣掉後的那次社區會議,她出現了,也當選了委員........

小社區的另一個缺點就是經費捉襟見肘,雖然有一定數額的存款基金,但為了長遠發展,仍努力希望維持每年能有盈餘。因此,很多東西只能自己來,或者想辦法卡油。監視器系統主機壞了,想辦法自己修、自己重建系統。垃圾清運請不起民間清運公司,只能凹保全去追垃圾車。雅緻的庭園沒錢請園藝,只能逐漸淪為熱心鄰居的開心花園。颱風天徹夜不眠檢視社區漏水情形,和鄰居衝進電梯機房搶救進水問題。台電半夜施工,配合熬夜監工。甚至有一年因上面那位高官鄰居的堅持,撤除了機電維護廠商,水塔馬達壞掉一組臨時找不到人修,只能每天半夜巡水塔,人工維持運作。
這些年來親力親為這些事情真的讓我有不少「長進」,但這並非我心中理想的社區型態。
雖然講了這麼多社區不好的地方,但很幸運的。社區遇到了好的物管公司經理及保全大哥。物管公司經理額外協助社區處理帳務及跑腿工作,減少了委員的負擔。保全大哥做了許多年,已經把社區當自己家了,打掃、澆花、到垃圾都主動協助。有時對於專用垃圾袋的斤斤計較程度比委員還龜毛;小東西壞了,也自動想辦法幫社區處理。保全大哥唯一的毛病大概就是常睡過頭遲到,這點倒是讓部分住戶有所微詞。

講完了社區內的問題,該講外部了。由於地處台北老市區,附近宮廟不少,老住戶們也比較鄉土,法治觀念較為缺乏。宮廟活動、傳統習俗總是按照習慣走,對於重視法治的我和老婆來說,實在無法忍受如此的隨性。另外,住家附近有個老字號的小吃店,總愛在半夜炸油蔥酥,三不五時被那濃郁的「香味」嗆醒也十分困擾。

最後就是通勤了。我和老婆一起上班。從舊家到公司,不塞車20分鐘可達,看似很完美。但實際上卻永遠都在塞車,大部分的時候大概要40到50分鐘,也遇過好幾次超過90分鐘的。加上大眾交通工具無法直達,多次轉乘更耗時。這樣的交通條件,使得夫妻兩個的時間互相影響,平時無妨,但一旦其中有人需要加班另一人就必須留下來等,難免互相牽制。

綜合上述眾多問題,我們決定捨棄萬般捨不得的舊家,尋求另一個開始。
待續......

沒有留言: